利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电影绿皮书个体心理学告诉你,外在的努 [复制链接]

1#

电影《绿皮书》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于年9月11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一路披荆斩棘,在北美电影界颁奖季斩获各类奖项,并摘得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种族歧视的故事,但是《绿皮书》不同于其他电影,它用轻松温暖的叙事方式阐述了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

一个是黑人音乐博士唐,一个是白人司机托尼;一个是誉为天才,一个只是一介莽夫。一个不管走到哪里都需要一本绿皮书做指导,而另一个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出入各大场所。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严峻,尤其在奴隶制度历史悠久、思想观念保守的南方,黑人与白人仍生活在两个世界。

黑人钢琴家唐前往美国南方腹地巡演,他走出安全的纽约上流生活,用自己过人的音乐才华、绅士般的举止,想要为自己的黑人同胞发声,转变对黑人种族的歧视。

在这部电影当中,唐学习钢琴的过程,也并不比任何人简单,他所进入的音乐学院,只有他一个黑人,可想而知他所处的环境究竟有多恶劣。

所以,这篇文章将会通过唐·雪利的生活,结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来讲述:你所坚持的努力,其实源于你内心的自卑。

1.因为自卑,所以更想要超越自我

唐·雪利是个黑人,这一点无法改变,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严峻,尤其在奴隶制度历史悠久、思想观念保守的南方,黑人与白人仍生活在两个世界。

他从小通过母亲接触音乐,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周游佛罗里达走廊,在各个教区和音乐厅里表演。也因为他过人的音乐天赋,幸运地被一个听众安排到了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他成了学院里第一个黑人学生。

他生活在以白人文化占绝对优势、对黑人充满偏见和歧视的社会中,即便是身为五六十年代最负盛名钢琴家,他也难以摆脱身份认同的困境。

而且,深受白人霸权文化的影响,很多黑人也会不自觉地偏离自身的话语意识,对本族文化难以认同,千方百计让自己表现得“白人化”。而唐就是一个典型的“白人化”,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华,生活在纽约“上流社会”,事事也皆以白人为标准,出席活动西装革履,礼貌地微笑与握手,甚至不吃炸鸡这种“垃圾食物”。

唐当时在学校里,学习古典音乐,弹肖邦、贝多芬、莫扎特等等,但是当他从学校里面出来之后,唱片公司却让他弹流行音乐,理由是“他们坚信,听众绝不会接受黑人钢琴家演奏古典音乐。”

在那一刻,他说话的语气是讽刺的,但事实上他的内心又是自卑的。所以,在听到托尼对他说“如果你坚持做古典音乐,那可能就是大错特错”时,刺激了他内心的包裹自己那层保护膜,所以他马上进行反驳。

而当托尼解释说“因为你的音乐,你现在的音乐,只有你能做”时,他的表情明显是放松的,并且说:不是人人都能演奏肖邦的。

在这一段的对话当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唐内心对身为黑人的挣扎与自卑,他想要让所有人都认同他。

这是他超越自我和超越别人的原动力,而这种原动力就是自卑,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把自卑感看作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认为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并且人人都想超越这种自卑感。

对于唐·雪利的做法,就很好地能说明这一点:因为他内心的自卑,所以想要努力超越自我。

但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明明只有越渺小的人才越会自卑,而像电影中唐·雪利这样优秀的钢琴家怎么可能自卑?

阿德勒认为,越强大的人,其实内心越容易自卑。

唐·雪利其实就是如此,因为自己是黑人,所以在当下那个社会中,他受到众人的歧视,但又解决不了种族歧视的根本问题,所以只能让自己变得优秀,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是他们心里所认为的黑人。

阿德勒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了狮子之后,第一个小孩躲在了妈妈背后说“妈妈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吓得脸都白了,但嘴上却说“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瞪着眼睛好像很英雄的样子,还问妈妈“妈妈,我不能向他吐口水呀?”

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解释了大家的心理,用表面的情绪来掩饰内心的恐惧。

而唐·雪利用自己过人的音乐才能,来掩饰了自己内心身为黑人的自卑,但也正是因为他是黑人,让他更加不愿意屈于自己的现状,他才会一步一步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黑人的现状。

因为自卑,所以他更想要超越现在的自己。

2.改变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超越

唐·雪利在为期两个月的南下巡演过程中,遭到了各种各样的屈辱:

在纽约时,唐是出入五星级酒店的名流,到了南方,却只能在“绿皮书”所标识的肮脏汽车旅馆内居住;演出时,提供给他的是扔满垃圾的破旧钢琴;服装店老板拒绝他试穿看中的西服;被邀请者禁止使用屋内的“白人厕所”;在暴雨天被警察百般刁难,抓进监狱;不被允许进入白人的餐厅等等。

不管走到哪里,他遭受到的歧视,有时候就连托尼也觉得不能接受,但唐在面对这些时,始终都面带微笑,忍受着羞辱,不轻易动怒。

这一切的羞辱,让他更加坚定这一次的南下巡演之旅,他想要为黑人申辩,让黑人不再被白人歧视。

这一切就像是阿德勒说的:人的经历不能决定人的行为,因为人可以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这个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不幸家庭的孩子当中: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是无法选择的。有些孩子,他们家庭条件优渥,父母慈爱,所以他可以比别人接受到更多的爱和自信;而有一部分孩子,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甚至要从小就自己照顾自己,别人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幸福,他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前段时间,高考出成绩之后,有一个叫钟芳蓉的孩子进入了大众的眼球,她以分,湖南省第四的成绩,进入了北大的考古系。但是她之所以会成为众人的焦点,还是因为她的家庭。

她是一个留守儿童,家住在同仁村,家里的房子在8年前还是砖瓦房,遇上急雨,房子还会漏雨。钟芳蓉和爷爷奶奶、弟弟挤在一个不过七八米长的屋子里。直到年,父亲才从亲戚手里借来的4万块钱,把房子翻新了一遍。

钟芳蓉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害羞,这次在网上出名之后,为了躲避媒体的采访,她甚至跟着母亲去了深圳,远离是非之地。

所以,我们不能说一个孩子从小家里很穷,童年就不一定快乐,长大更不会幸福。孩子小时候的生活是注定的,改变不了,但是他能在生活中学到什么就不一定了。

钟芳蓉从她贫困的童年,学到了要努力,要努力去改变自己,要坚持自己的初心,所以即便在所有人都建议她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时,她却毅然决然地坚持选择考古专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就像阿德勒说的:环境因素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自己的经历,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环境和经历带给人的只有外在的因素,而你的命运永远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看你如何去改变它。

3.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在这次南下巡演的终点,是在伯明翰的一家大型酒店中演出,但由于白人侍者拒绝唐进入餐厅用餐,想让他回到小型杂货间或者是去外面专门招待黑人的餐厅吃饭,所以唐放弃了这场表演,与托尼去了一间满是黑人的小酒馆。

在小酒馆里,唐在一架粗糙廉价的钢琴上为自己的黑人同胞演奏了一首曲子。他身着燕尾服,依然弹得一丝不苟,就像之前在每架昂贵的顶级钢琴上弹奏一样。

周围黑人小伙和女士都听着音乐跳舞,好似生活中的一切纷扰和社会上的不公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以前的他,每次演奏完都会给予观众一个“完美”的微笑,但是在黑人小酒馆中习惯孤独的唐·雪利,在黑人小酒馆中释放了自己内心的压力,这一次他弹奏的音乐与前几次都大不相同。

在此刻,他发现即便自己身着高级西装,但是他们对自己依然心存善意,让他最终卸下了内心多年的精神负担,与自己种族的人民达成了和解。

阿德勒曾对如何超越自我这一理论说出解释: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要只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