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年2月29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小快板”合唱团的孩子们手持“中罗人民手牵手心连心”的汉字标语,为两国团结抗疫加油。新华社记者陈进摄
年5月29日,秘鲁利马的比利亚·医院内,中国医院人员讨论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国医疗专家组供图(新华社发)
年6月19日,中医院内,院方接收中国企业捐赠物资。新华社记者邢建桥摄
年1月19日,巴西亚马孙州塔巴廷加市,医护人员为一名原住民接种中国新冠疫苗。卢西奥·塔沃拉摄(新华社发)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泱泱大国的执政党正面临这样一个时代: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世界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如何携手各国共同应对疫情挑战,共建美好世界。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世界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勇毅担当和一个大党的深厚情怀:中国计的是天下之利,中国共产党谋的是世界大同。
中国行动——
“没有任何国家做得比中国更好”
“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年1月,在中国国内疫情严峻时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之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通过多种方式,提出“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等主张。
君子敏于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务实行动,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其一,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在短时间内采取强有力措施,迅速控制疫情,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贡献。其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生产大国,在控制疫情后迅速复工复产,为世界提供了必要的各类抗疫物资和新冠疫苗。其三,中国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与各方积极分享疫情相关信息和抗疫经验,为各国提供重要参考。其四,在世卫组织遭遇美国“退约”“断供”威胁的困难时期,中国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由衷感叹。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示,“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整个世界都感谢并赞赏中方应对疫情的努力与成效。
截至今年5月,中国已为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抗疫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20亿美元援助,向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为全球供应了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
一项项数据背后,是一个个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抗疫的动人故事: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迎中国援塞医疗专家和防疫物资,深情亲吻五星红旗;意大利民众自发在阳台上奏响《义勇军进行曲》,高喊“感谢中国”;埃塞俄比亚航班机组和广州塔台在广州白云机场上演隔空对话:“谢谢中国”“中非友谊万岁”……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向本报记者指出,中国一些具体的抗疫举措,如严格的跨省跨区流动限制、电子化数字化监测、对不同风险级别区域进行划分等,被各国吸收应用,成为全球抗疫逐步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及时透明公布疫情信息,欢迎并积极配合世卫组织专家来华开展病毒溯源调查工作,为世界树立典范。中国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向世界供应超3.5亿剂,成为全球抗疫的有力武器。中国还向国际社会提供抗疫资金,减免或暂停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债务偿还等,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切实助力。
“中国的抗疫援助不仅面向发展中国家,也面向欧美发达国家;不但有物资提供,还有可持续的援助方式。”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向本报记者分析,中欧班列成为全球抗疫的生命线,在运送大量抗疫物资的同时,还确保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和完整;海外千余个“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坚持运行,近10万名中国技术和工程人员坚守岗位,为保障各国民众的民生福祉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智慧——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惠及多数国家”
年3月,在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一年多后,面对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的严峻形势,习近平主席在年5月的全球健康峰会上再次呼吁:让我们携手并肩,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
风高浪急之时,更要把准方向。一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更加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过去一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阐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抗疫的立场,发出凝聚全球合力抗击疫情的倡议:“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一句句真挚话语,一项项真诚倡议,为世界贡献了应对现实挑战、着眼未来发展的正确路径和深邃思考,在世界范围引发强烈认同和广泛共鸣。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要团结——团结,团结,还是团结。”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富有远见、内涵深刻,在各国抗疫的当下,它为世界提供了急需的新思维方式,传达了希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信心。这种信心,不亚于物质层面的抗疫援助,也表明中国的‘温度’是全方位的。”在赵磊看来,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内,进一步凸显健康丝路、绿色丝路、数字丝路的作用,使相关理念的内涵在抗疫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具体化,这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理念性公共产品。中国支持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发挥作用,注重与非盟、上合组织、东盟等区域性组织开展合作,积极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制度性公共产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当今全球化环境下人类社会的切实状态与实际需求,具有前瞻性和智慧性。”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卓越院士马凯硕说。
“新冠肺炎疫情已被普遍认为是当前和未来数年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要素。如何应对疫情挑战,将对今后国家间关系的互动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李海东指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一方面强调各国医疗信息共享及资源公平分配,推动国家间形成均衡、普惠的发展局面,建立互助互惠的互动模式,有利于国际秩序的平稳演进。另一方面也为完善国际协调沟通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惠及大多数国家的理念,体现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