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华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丨梁开让纤维艺术温暖 [复制链接]

1#

梁开是清华大学第一位研究纤维艺术的博士生。她既潜心以后现代关怀哲学与叙事理论来研究纤维艺术,又赴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近20个国家和地区访谈百余位纤维艺术家,完成30万字的访谈报告。已经获取了充分的学术积累,具有了开阔的学术视野。

——尚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

梁开在独立策划的国际大展上与各国艺术家合影

(左五为学术主持人尚刚教授、左七为策展人梁开)

梁开的博士课题“纤维艺术的关怀叙事”以独特的视角研究纤维艺术,她因出色的工作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她所做的工作充满了学术活力,我认为她在这个领域有着独特的位置和独到的观点。

——SusanTaberAvila,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梁开与美国合作导师SusanTaberAvila教授

缘于博士课题,她背起行囊,研究世界

基于悠久的织物传统,兴起于上世纪中叶,纤维艺术已经发展成为当代最活跃的艺术门类之一,然而针对纤维艺术的系统理论研究尚属空白,作为清华大学第一位进行纤维艺术理论研究的博士生,梁开被寄予厚望。

艺术,尤其是材料艺术,应走近原作,走进艺术家工作室,获取直观体验、一手资料和真切认知。纤维艺术作为一门连接世界的艺术形式,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经验而呈现多样的面貌。为了全面而深切地把握这门艺术,梁开在年开题后,立下了访谈世界位纤维艺术家的目标……

在墨西哥艺术家MaribelPortela家中做采访

酝酿良久,迟迟未行,直到一次赴波兰的国际会议,她终于鼓足勇气,开启了课题访谈之旅,这一走,就是大半个世界——从波兰、荷兰、德国、立陶宛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秘鲁……,近二十个国家一一走来。

深夜访谈荷兰艺术家Sibyl

也许,用这种温暖的材料进行创作的人,都格外具有温度。在访谈之路上,梁开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又惺惺相惜的人。

梁开采访了百余位纤维艺术艺术家,无论他们身处哪个国家、生活条件如何,他们总是以最高的热情来接待梁开,拉着她聊“对材料、观念、表达形式的理解”,还时不时聊聊八卦、家庭和爱情故事。

与秘鲁艺术家康斯坦丁·诺劳拉一家在其作品前的合影

康斯坦丁·诺劳拉(ConstantinoLaura),是梁开在秘鲁访谈的艺术家。下利马机场时,梁开远远看着艺术家打着车,风尘仆仆地过来,身后是飞扬的尘土。他们一行人穿过市中心,终于抵达艺术家居住的贫民区。梁开下车时,嘴里灌满了土,艺术家本人却丝毫不受影响,兴致勃勃地向她展示工作室。

当梁开走进工作室时,被诺劳拉的作品怔住了,那斑斓的色彩,充满安第斯文明和秘鲁文化的作品,就静静地摆在她的面前。梁开说,她那时,有一种生命的感动。在一个贫民窟,一个极为贫穷的地方,却还有艺术之花在绽放。

琼·舒尔茨带梁开参观她最喜爱的斯坦福大学博物馆

“在旧金山我参加了纤维艺术家琼·舒尔茨的八十岁特展,她被评选为全美百位杰出女性艺术家。这位八十岁的老太太依然优雅、充满活力,在她旧金山的工作室访谈后,她带着去参观了她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对家里的每件收藏、每个陈设如数家珍,也分享了她作为妻子、四个孩子的母亲、13个孙辈的祖母、特别是作为矿工的女儿打工上学,以及怎样立志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故事,无不令我深深叹服。再看她50年来作为纤维艺术家用拼贴、绗缝、印染、图绘等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探索,将生活的碎片融为一体的诗意表达,形成深沉而含蓄、浑厚而典雅的艺术风格,真切地感到她的艺术是和生命一体的。”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一位匈牙利数学博士如何成为纤维艺术家,创造属于自己特色的城市图谱;一位立陶宛青年艺术家如何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深夜,一针一针用毛毡扎出关于女性一生的史诗;一位加拿大的植物学家如何用布艺和绗缝展示森林的智能网络,呼吁生态保护;一位阿根廷艺术家如何用毛线与钩针编织关于孩童、关于女性、关于家庭的社会问题与思考;一位中国青年艺术家如何用干燥剂袋塑造兵马俑形象,引发对消费社会与环境污染的反思……”

乌拉圭青年艺术家用废弃纺织面料完成的装置作品(左)中国青年艺术家王建用干燥剂袋创作的兵马俑形象(右)二者都体现了对消费社会和环境污染的反思

“现在到世界各地旅游已经很容易了,但我总觉得还是应该带着研究世界、探索世界的目的前往。”梁开认为在旅行中增长见识对于个人来说很重要的,但她一路上更多地是在思考,“我能够为世界做什么?”

梁开说,这条路她走得不容易,所以觉得格外的美。

知行合一,为有温度的艺术发声

梁开的导师林乐成教授说:“执着地热爱一件事情,做下去,你会看到希望、美好与成果。”在三年多的访谈、调研、写报告、做研究的过程中,梁开的课题逐渐受到了业界的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