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家辟谷验方太清经断谷法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哪个医院好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今天介绍《太清经断谷法》。自古以来,中国道家人的辟谷养生都是秘而不宣的,辟谷,也是历代道士修仙的一种方便法门。

辟谷的效用:排*、减肥、调养五脏六腑,轻身延年。通俗地说,就是让人更健康、不衰老。

日本人大隅良典,把辟谷能使人更健康的科学原理用现代语言解释明白了,于是他因此获得了年诺贝尔医学奖。于是,辟谷,从中国道家养生及道教的修仙方法,一下子跃升到了全世界食疗养生的最高级学问。“细胞自噬”的原理,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此处不再重复。

今天把古代道士的关于辟谷的方子介绍给大家。有个观念需要说一下,辟谷,并不是什么都不吃,更不是饿肚子。道家辟谷有服食辟谷、服药酒辟谷(以前提过)、服气辟谷等等,而且分阶段循序渐进,也很有章法,可不是突然间什么不都不吃,饿到扁,饿到晕。

说到服气这一相对高端的养生方法,人们熟悉而陌生。似乎都是“听,是听说过,具体怎么做不太清楚”。《道藏》中有不少书中介绍如何服气,这几天正在整理《太上老君养生诀》,我会把华佗的“五禽六气”养生法的译文上传,比较实用,也有比较有趣,还可以根据一个人做什么颜色的梦去服气导引,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因为中医认为,五脏对应不同的颜色,比如,肾,对应黑色;吃黑色的东西对肾有好处,如,黑豆、黑芝麻、黑桑椹等等,都对因肾衰而导致的虚发早白、耳鸣等等。根据人们梦中的颜色,来判断哪个器官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服气导引。这非常有意思。对导引服气养生有兴趣可
  1服食松根

取东行松根,剥取白皮,细到曝燥擣(dao3)篵(cong1),饱食之,可绝谷,渴则饮水。

杨子注:松根,是一味中药。

擣(dao3),同“捣”。

篵(cong1),有病变而不能用的竹子。此处指反复捣舂,把松根里没用的东西弄出来。

2服食茯苓

茯苓削去黑皮,擣末,以醇酒於瓦器中渍,令足淹。又瓦器覆上,密封涂,十五日发,当如饵食。如博暮日三,亦可屑服方寸匕,不饥渴,除病延年。

杨子注:我们认识一味中药,第一步就是先说入药部位,是根、是茎,还是叶、花、果实,等等;再判断其性味,然后是归经,再次是功效,最后是主治。这后面三项其实是对应的,归心经的,就功效就是作用在心经系统,归肺经的,其效用就是在肺经系统,等等,然后其主治的症状也就是发生在相应的这个系统中。需要说明的是,中医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概念,并不是西医中的这五个脏器的概念,而是更大范畴的涵义。中医的五脏,是五个遍布全身的系统,并不仅仅指在上半身内部的那几个器官。所以,中医看病、扎针等都不一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按照经络寻找病源、力求除根。去年,我哥去三明给他的患者看病,路过厦门转机,我留他半天给我厦门的朋友们做义诊并做个小讲座。看他扎针,可不是哪痛扎哪儿,都是按着经络走针的。我昨天看到
  3又法

茯苓、肉桂各一斤,末之,白蜜丸如鸡子*大,日三服,此张常度世法。


  4又法

茯苓末三斤,白蜡二斤,麻子油三斤,松脂三斤,白蜜一斗。先煎蜜三五沸,纳松脂沸,纳油油沸,纳蜡蜡沸,纳茯苓末熟搅匀,丸如李核大,每日服一丸,日可再服,得千岁不饥。


  5又法

茯苓末三升,白蜡五斤,白蜜三斤,合蒸如炊一石米熟,倾器中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饥者复服十丸,百日后不饥,乃日服一丸,禁杂食。又取茅根捣取汁,和此药蒸,服之百日后,玉女至。

杨子注:这个服法相对更实用。开始服十丸,如果饿的话,再服十丸。一百天后就不会再有饥饿感了,再改为每日一丸。个人觉得断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渐渐的少吃。让胃脏有一个适应、接受和习惯的过程。胃口很大的人,一下子断谷空腹,胃就受不了,不容易坚持。意志力差的,很快就失败了。所以,要有意志,还要有适合自己的可行方法。


  6又法

茯苓末五升,油松脂七斤,白蜡五斤,白蜜三斤,蜀苏二升,合蒸如炊一石米熟,取出丸,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稍增,以不饥为度。十日后服一丸,勿余食,可饮少酒。此是慈法大师依方施用於成都,将服,道俗蒙济者多,行道听讲者众,便可度世也。出《五符经》。


  7又法

先以水六斗,煮白米四斗令熟,去滓,得四斗五升,置不津器中,澄伶之,细到小麦五斤,纳中再宿炊。秣米五升,冷暖随时投之,二三宿,视香好,复炊林米二升投之,一二宿。纳好蜜一升,搅令匀,乃以精茯苓屑五斤,新绢囊宽结口,纳酒中令没,勿使至底,手挼(ruo2)溲(sou1)令汁得帀(za)入囊中,封泥二十一日,取出。当服饵,先日作佳食,清洁斋戒,明旦服如弹丸,至暮令尽一斤,小儿可半斤,则终身不饥渴。饮冷水,不可温饮!若食谷药立下。自此以后,日中正服两丸,至三丸耳。其酒不可自饮。凡酒亦然,至忌。此法以断谷最胜,久久神灵降传。凡服食茯苓,切禁食酸物及热物。

杨子注:这一段有点累人,电子版转错的字较多。有些我能一眼看出属于典型的“转版性错误”,可以随手改(但依然会与原文对照才放心)。有些读不通的,原文查,有些字不认识或不知其意。顺来顺去的折腾。

本段中,麴(qū),通曲,酿酒的主要原料。

“挼(ruo2)溲(sou1)令汁得帀(za)入囊中”,琢磨好一会,大意是“用手搓揉,从而,使其汁液进入到绢囊中”。方子再好,工艺方法上出问题也不行。

另,本段“饮冷水,不可温饮!”一句,我是看了又看,反复确认。因为在之前注译过的食疗养生方法中,基本都主张先热食,再温食,最后冷食。这种辟谷方法,却强调“饮冷水,不可温饮”,于是引起我注意。有胃痉挛疾病的人,还是谨慎些。但古人记录服用方法,都是经验之语,我并不怀疑其可信度。只是每个人体质不同,方法要灵活。比如体寒体质,就不适合喝冷的。但那是正常情况下,如果是辟谷,或许是不同的情况了。

最后一句“凡服食茯苓,切禁食酸物及热物。”,又引起我注意。因为我经常服用的“多豆粥”中,有一味,就是茯苓,但我竟不知道这个常识。一会我去晚餐,刚好今天又是这个粥,我要在菜里加点醋,而且要吃热的,看看什么反应。但无论结果如何,我以后都不会在服茯苓时食酸及热物了。因为我只是短时间的个体试验,古人写的,都是很多道士的服用经验。这个很重要。我就服一次,知道是什么不良后果即可。不建议读者去试。因为我有一个功能相对不错的胃,小试验应不要紧。而且,我会慢慢服用,细细体味古人说的禁忌。浅尝辄止。

(注:本文上传时已晚餐后。试过了,可能是被酸呛到而巧合,或是真的有化学反应,确有呕吐感症状,总之以后不这么吃了,古人记录吃东西的禁忌,是有依据的,尽管他们不解释科学原理,就是不能那么吃)

 8服食术

成治木一石,净洗擣之。水二石渍一宿,煮减半,加清酒五升重煮,取一石,绞去滓,更微火煎熬。纳大豆末二升,天门冬末一升,搅和丸如弹丸。旦服三丸,日一。或山居远行代食,耐风寒,延寿无病。此崔野子所服法,天门冬去心皮也。


  9又法

成治术一石,水一石,煮之稍益,至三石水尽消烂,绞去滓,铜器中煎熬,大豆屑作饼,圆二寸。日食三枚,纳口中良久令消,勿顿吞之,则断谷而长生。


  10又法

成治术二石,以水三石煮之稍益,至十石五斗许,乃绞去滓,出著铜器中,纳白蜜五升,松脂五斤,枣膏五斤,搅和微火煎如糒(bei4)。服一丸如鸡子大,日三,不饥,除百病长生。松脂用成炼者。

杨子注:糒(bei4),指干粮。这个字,请教了两位资深专家才知道。某教授为了我请教的几个古字,这两天写了好几篇“考证”小论文了,实在是非常温暖和感动。朋友圈中有“活字典”,养成了我的懒毛病,一直不太习惯用搜索引擎,读古籍。绝大多数的古语可辨识顺译,不认识的古字,就请教高手专家。一直觉得,我们的国宝,是玉器、字画、古玩,更包括古籍图书文献,尤其是能识文断字破解文化密码的这些老专家。他们一辈子沉在学术中,把几千年文明的脉络和细节溶化在血液里,非岁月不可以造就。教授的考证过程和记录,若不是篇幅限制,我今天很想贴出来。也顺便跟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