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村集体年收入6000万产业强村是怎样炼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大马厂村不养马,但在这里和村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却都和马有关,天马运输、利马菌业、龙马制衣……还有一匹带领村民奔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老马——63岁的村*支部书记王建章。

坐落在邹城市太平镇的大马厂村,在国家大型统配煤矿鲍店煤矿驻扎在村里之前,村民和村集体都不富裕。村民张广秋说:“我们村以前是农业穷村,真正开始变好是从成立第一个村集体企业开始的。”

邹城市大马厂村。

近水楼台如何先得月

鲍店煤矿建设之初,大马厂村不少有头脑的村民开始从事煤炭运销业,钱是赚到了,但在此过程中问题不少,其中村民各自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庄发展。

年,现任*支部书记王建章上任后,村两委开始对煤炭运销进行规范管理,成立了村办煤炭运输队,全村煤炭运销业逐步走入规范、健康发展轨道。

对于这个变化,在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张广秋最有发言权,他介绍,当时全村大型运输车辆最多时达到多辆,从业人员人,小的纠纷就有可能引起大矛盾,“现在好了,村里带着大家一起干,收入也稳定了”。年,大马厂村成立天马运输公司,建立了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大马厂村积极主动融入鲍店煤矿时,王建章思考着未来的发展,他认为依矿吃饭毕竟不是铁饭碗,应该有属于村民的集体产业。

现代化的食用菌灌装车间。

王建章告诉记者,为了发展村集体产业,村两委瞄准机遇,先是在矿区投资建设了一个占地60亩、多个摊位的大型农贸市场,后有建设了大型综合服务楼,这样既解决了矿工及家属生活不便的问题,又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岗位,而且也为村集体带来每年将近余万元的收入。

利用发展服务业带来的“第一桶金”,大马厂村创办了村集体企业——济宁市利马菌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马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闯出一条新型农业产业化之路

记者采访当天,正巧碰上了泰马菌业(利马菌业子公司)的实验室正在进行新菌种的母种转接实验。记者切身感受到了在*建引领模式下,村集体企业的创新研发力度。

“我们这个实验室由食用菌生产实验室、接种室、培养室等组成,主要开展食用菌新品种引进、驯化和选育、工厂化栽培等工作。”作为泰马菌业实验室主任,刘士香对于培育菌种的流程了如指掌。

可谁能想到,六年前刘士香还只是个刚刚嫁到马厂村的普通村民。自从嫁过来后,她就一直想找个在“家门口”的工作。“当时村集体企业对外公开招聘食用菌培育工人,我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没成想录取了。”事后刘士香才知道,村里录用她是想培养自己的育种人才,从长远考虑为村民再谋一条出路。

泰马菌业实验室主任刘士香跟记者介绍培育菌种的流程。

当时,利马菌业每年光从日本进口菌种就要花费余万元,除此之外,每年还要再花70万元高薪聘请日本农协食用菌育种专家来指导工作。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士香边学变练,从一个对“摇瓶培养”都一无所知的普通农民变成了现在的“菌种培育专家”。

在企业工作几年下来,刘士香有两个特别深的感悟:一个是会的技能越来越多了,另外一个就是存款越来越多了。

目前,利马菌业不仅不再从日本进口菌种,而且每年还拿出近万元用于菌种研发。利马菌业总经理张广龙说:“公司还与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在食用菌届率先试水物联网,实现食用菌栽培全过程可追溯。”

“强村带弱村”合力更有活力

现在,在利马菌业工作的大马厂村村民有多人,每个人的月均收入都在0元。村子里已经没有村民务农了。

王建章说:“整个村也就亩地,1多口人。这点地要是继续种就成为村民负担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王建章在利马菌业成立第二年后决定,将村民的土地全部纳入企业股份,村民人均享受企业改制后的股份。

依托村集体企业,大马厂村每年拿出集体收入的三分之二给村民分红。“企业赚的越多,村民分红越多,壮大村集体企业是人人都有责任。”村民王建峰这样告诉记者。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大马厂村成功实现了村民的收入方式由煤炭运销到发展民营经济的跨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0万元。

靠着村办企业,大马厂村年,村集体收入达到0万元。

“作为村集体产业,我们选择与邻近的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上级扶持资金以及镇*府配套,采用注资参股、共同致富的路子共谋发展。”王建章介绍,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参股的20个村集体每年至少能获得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抱团凝聚合力更有了活力,未来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于人员的需求也势必增加,大马厂村的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与周边的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合作,也是一种“双赢”。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张超通讯员张长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