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国与阿联酋签定*购协议,阵风战机再次斩获80架的订单,总价值亿美元,这已经是法国出口的架阵风战机,仅年便出口架,总价值超过亿美元,阵风自年服役到年除了法国自己采购,阵风未出口过一架,不是法国不想卖,而是压根没人买,不是美国战机,没有隐身性能,导致法国阵风在*购市场上举步维艰。
从无人问津到今天的炙手可热,阵风用20年的蛰伏,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年自埃及订购下第一批24架阵风战机以后,阵风的出口便一发不可收拾,同年印度以总价88亿美元,均价2.4亿美元的天价购买了36架。年卡塔尔购买24架,年又增购12架,并保留未来36架的增购权力,年希腊购买6架新机和12架二手阵风,年又增购6架,总计24架的规模。年克罗地亚以1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12架法国二手阵风用于替换本国已经老化的米格21战机。此次阿联酋一次性购买80架阵风用于替换已经落伍的幻影-,是阵风研制以来除法国以外最大的一批*购合同。
而作为欧洲双雄的台风战斗机同样不逊色,并且台风战斗机德外销道路相比于阵风要顺利的多,台风战机服役的同年沙特阿拉伯便宣布订购72架,年奥地利订购15架,不过年仅仅10年后,奥地利就宣布将在年退役全部台风战斗机,理由是保养维修费用太过,印度尼西亚曾表示出将会打包购买这15架战机的意图。年阿曼购买12架,年科威特采购28架,卡塔尔也采购了24架台风战斗机,虽然在外销的的数量上台风数量略逊一筹,不过由于该机是四国研制,因此在飞机的总的建造数量上台风仍力压阵风。
法国阵风战斗机
随着冷战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忌惮于苏联地面钢铁洪流的欧洲各国为保持空中优势,纷纷研制要力压苏联战斗机的计划,年英国发起“欧洲战斗机计划”(ECF)地理位置距离苏联更近的德国想要研制一种纯空优的战斗机来应对苏联,法国则更倾向于多用途,不但可以对地攻击,而且可以部署在自己德航母上,作为舰载机。再加上法国要在研制计划中占据主导地位,英德两国显然无法接受。于是法国便自成一派研制更加适合自己的先进战斗计划,英德两国达成共识,再加上后来德意大利和西班牙开始联合研制新型战斗机。
年原型机阵风A开始试飞,由于此时法国研制的M发动机尚未成功,只能采用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F作为过渡,年换装发动机后继续试飞,随后法国在阵风A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单座型的阵风C和双座型的阵风B还有海*舰载型阵风M。
年阵风战斗机进入量产阶段,然而由于资金问题,法国的订购数量被一再缩减,原计划架的规模,其中包括架单座和25架双座型,最后被缩减到架。
台风和阵风的气动布局类似均采用静不稳定(注意此时并非极不稳定)的前置鸭翼,后掠三角翼,单垂直尾翼气动布局来提高稳定性,但是两者又有不同,阵风采用的是近距耦合鸭式布局,例如中国的歼10,瑞典的鹰狮。简单来说就是鸭翼和主翼相对来说距离比较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近距耦合效应提高非定常涡升力,从而推迟主翼失速,阵风的鸭翼可以视为升力鸭翼,机身两侧垂尾前缘处有门式减速板。
阵风战斗机由两台法国斯诺克玛公司研制的M-88-2发动机提供动力,单台最大推力7.5吨,接近于俄罗斯生产的RD-33MK但是和著名的AL-31F(最大推力为13.5吨),欧洲EJ-(最大推力为9吨),美国F-(最大推力为12.8吨),以及美国最先进的F-(最大推力19.1吨)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法国斯诺克玛公司正在为阵风研制更加先进的M-88-3型发动机,推动比可以到达9.5,略逊色于俄罗斯的AL-41F发动机。
阵风的机内油箱可以携带升燃油,机身中线挂架和机翼都可携带副油箱,最大作战半径可达千米。
目前阵风的雷达系统已经由最初笨重的RBE2-PESA被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升级为RBE2-AESA主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其探测提升50%以上,最大探测距离千米,扫描区域也扩展到°抗干扰能力也大大增强。
阵风战斗机最大载弹量为9吨,空*的阵风B/C配备14个武器挂架,战机的翼尖,机身两侧,战机腹部和进气道下各拥有两个武器挂架,舰载型阵风M则拥有13个武器挂架。
阵风在中近程对空作战中配备了“麦卡”空空导弹,作为一款短中程导弹,可以同时满足格斗空战和超视距作战,最近攻击距离米比美国AIM-9响尾蛇导弹最短攻击距离,还要短米,最远攻击距离80千米,最远射程甚至和美国AIM-AMRAAM不相上下,然而重量却要比AIM-轻50千克,在视距内作战具有极好的机动性能法国号称命中率高达93%以上。
在超视距作战上阵风配备“流星”远程空空导弹,该导弹装备的冲压喷气发动机可以使导弹以超过4马赫的速度进行巡航,并且可以通过战机的数据链传输进行位置的修正和更新目标,能够在3KM的高度拦截KM意外的目标,相对比美国麦卡导弹射程提高了50%以上,年正式服役。同时阵风在对地对舰时还能够携带多种精确制导炸弹,以及AM39飞鱼反舰导弹。
总结
作为欧洲双雄的阵风战斗机和台风战机,自项目立项开始似乎就一直在互相攀比,在外贸市场上更是如此,这两款战机往往是一个国家采购最后的两位竞争者,而在以后的*贸中台阵两风的较量中必然会一直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