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改造河涌治理 祖庙街道正在蝶变
春日的早晨,垂虹公园里一派热闹:繁华绿树生机盎然,亭阁小景舒适宜人,乒乓球桌旁是切磋球技的好手、舞池里的“闻歌起舞”的身姿……“现在社区和公园的环境确实好”,住在垂虹社区的欧姨每天都会到公园晨运,见证着这里的每一寸变化。
三年,投入1.3亿元,对18个公园和54个社区进行升级改造,这一连串数字,展示着祖庙街道把三年城市升级延伸到社区街巷、接驳到居民身边的决心。垂虹社区的“蝶变”,仅仅是一个缩影。今年,祖庙街道还主动将城市升级延伸至村(居)。
同济涌的改造,改善了河涌沿岸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
改造绿化提升 垂虹社区变身
欧姨是垂虹社区的老居民,对于垂虹社区过去的印象,她用了老旧、杂乱两个词来形容:“老社区,公共设施陈旧,连张石凳都没有。绿化很多,但枯枝杂草总是没人打理,蚊虫滋生”。因为这样的感受,欧姨从前不喜欢到小区或公园去,如今,小区的休憩空间和垂虹公园成了她经常活动的地方。
2014年开始,祖庙街道的城市升级工作逐步延伸到老社区,垂虹社区成了继保安社区成功改造以后的又一范例。垂虹社区投入350万元,于去年9月下旬开始提升改造。修复提升基础设施,使用佛山特色的陶板、陶塑点缀园林小景,建设休闲小广场,增设健身器材、休闲坐椅等设施。同时,也注重社区绿化提升,整修原来破损的花基,给树木加砌树池予以保护,同时还增加了秋枫、桂花等树种,铺上台湾草、玉龙草为主的地被,让小区更绿意盎然。此外,对社区道路破旧的水泥路面进行翻新修复,内街路面铺设了沥青,统一规范路面标线并划设停车位。
除了社区的景观,作为垂虹社区最大休闲空间的垂虹公园也在去年10月迎来了改造。投入150万元,重新铺装舞场和儿童娱乐场场地,增设了体育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儿童娱乐设施,还加建两个崭新的羽毛球场。“现在社区和公园的环境确实好多了,以前觉得这里旧,现在觉得这里宜居。”谈起现在的垂虹社区,欧姨掩不住心中的满意。
其实,三年城市升级以来,祖庙街道投入约1.3亿元,重点推进辖区18个公园、54个社区的升级改造。目前,18个社区公园的改造提升已经完成,塔坡、保安、卫国、培德等22个社区环境提升工程已完工,社区绿化提升面积1 .8万平方米,新装健身器材110套,余下的社区正按时间进度推进。
整治截污亲水 同济涌逆袭
从一条臭水沟变成拥有“一河两岸”景观的滨水长廊,在永新村村民何先生的眼中,同济涌可谓实现了华丽的“逆袭”。“从前的河水像墨汁一样,还有阵阵臭味,怎能想象到,它现在不仅没有臭味,两岸还有绿化景观。”何先生说。
同济涌位于禅城的中心城区,是原来城南片区的排涝通道,河涌两岸聚集了永新,塘房,莲子等城中村。由于历史原因,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涌,导致河涌水环境质量恶化,河水变黑发臭。
去年8月,总投资约1.05亿元的同济涌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动工,主要对朝安路到同济东路总长约1100米的河段进行一河两岸环境整治,拟降低两岸堤顶,整治岸坡,同时结合景观布置设置亲水平台或浅滩,建设景观人行桥2座,节点景观平台5处,绿化平台5处,活动平台2处。目前工程进度已达到97%,预计今年4月中旬完成全部工程项目。完成后,河涌两岸景观绿化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此外,经过前期的两岸截污工程,目前同济涌的水质已从劣V类提升到了V类。
同济涌的改造工程,通过环境整治,改善了河涌沿岸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正如何先生所说,半年的时间,从过去“避之则吉”到现在“乐于到此”,城市升级的核心还是居民幸福感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