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农田栽培高产技术
西洋参农田栽培高产技术
作者:杨青贤、唐正亮、于爱霞、王丽丽、孙召贵
文章来源:西洋参
发表时间:2003-11-12
点击量:
1、选地整地做床
1.1
选地
西洋参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喜土层较肥沃、通透性好的砂壤土。前茬作物以豆类作物、禾本科作物为好,不宜用烟草、茄科、十字花科作物作为前茬。
1.2
整地
利用农田栽培西洋参解决了农业和林业争地的矛盾,并有利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和机械化作业。但是,农田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都较低,仅有0.9%--3.0%,明显低于林地腐质土,土壤理化性状也较差。所以用农田地栽参需要进行施肥改土。施肥改土的方法为:施肥应以充分沤制好的绿肥或充分腐熟的马、牛、羊、猪粪为好,整地时施入75--150立方米/公顷,三元复合肥375--525kg/公顷,其他如饼肥可施入1500--2250kg/公顷,骨粉4500kg/公顷。并进行多次耕翻,使土壤熟化,以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目的。
1.3
做床
农田栽培西洋参,一般按畦宽150(畦面保持130),作业道50,畦高10--20作床,如土壤较黏可盖含磷风化土3--4,如土壤疏松直接耙平畦面即可。
2、土壤消*
西洋参在播种或移栽前,需对土壤进行消*。防治线虫可用绿收宝(10%防线灵)或5%神农丹6g/平方米,随整地做床施入15--20土层中,绿收宝宜早施,并严格控制施用量,神农丹可晚施。防治锈腐病等用50%多菌灵10g/平方米,于播种前拌和于20的表土层中,在播种或移栽时用59/平方米多菌灵配成药土,作为垫土和覆土。
3、播种
3.1
播种时间
西洋参可在春秋两季播种。各地可根据具体气候条件定,但必须掌握一个原则,春播不宜晚,秋播不宜早。山东半岛春播可在3月下旬冻土化开后进行。秋播宜在11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后要加覆盖物保温保湿。但无论春播或秋播,都要预防干旱,保证种子对水分的充分需要。
3.2
种子消*
为避免烂种,播种时应对种子进行消*。种子要精心挑选。要选择种胚发育完全的,无病斑的裂口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的代森锌600倍液,浸种20min。
3.3
播种方法
采用点播法,育苗密度为5x5和5x6两种规格,直播密度为(5--8)x(8--10),播种深度为2.5,每穴播1粒种子。覆土后耙平畦面,用50%多菌灵5g/平方米拌土,撒施于床面上,以防立枯病。覆盖10麦草保墒防寒。
4、田间管理
4.1
床面覆盖
农田栽培西洋参床面覆盖是关键,一般用稻草或麦草,具体根据各地资源情况而定,1--2年生的苗田厚度为2;3--4年生的苗田厚度为3。结合生长季节的床面覆盖,还应做好床面松土、消*及施肥。
4.2
追肥
西洋参播种后一般要在同—地块连续生长4a,单靠使用基肥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必须适时追肥。特别是3--4年生的地块,如不及时追肥,将会影响西洋参的产量和质量。可在下完防寒物之后,施入苏子(煮熟碾碎)50g/平方米、豆饼粉100g/平方米、脱胶骨粉40g/平方米。也可施用高效复合肥100--150g/平方米。此外,还可在绿果期进行1--2次根外施肥。
4.3
灌排水
适宜的水分条件是西洋参生长良好的必要保证。各地应因地制宜抓好灌排水工作。灌水应采用喷灌或浇灌方式,一般用水量15--20kg/平方米。4年生的地块,秋季起参前。20d左右,适当灌水或放雨,可提高参根产量和折干率。在进入雨季前,要把田间排水沟清理好。
4.4
遮荫
当西洋参刚顶土出苗时,就应进行遮荫管理工作。所用的遮荫材料有苇帘、板条、尼龙遮阳等。目前,农田栽培西洋参多采用苇帘。苇帘的规格是:帘的草把粗2.0--2.5,间隙1.0--1.5,帘宽要比床宽加作业道宽出40--50。上帘时要求床与床间遮荫帘的搭接处,一定要对准作业道,同时上好的帘一定要捆绑。对于不同年西洋参,以及季节不同,帘子的透光率应作适当的调整。低年生的西洋参应在夏季到来时及早在棚上插阔叶树枝以减弱光照;其他年生的西洋参也应酌情在盛夏在棚上插阔叶树枝。
4.5
摘蕾、疏花及采种
3--4年生的西洋参开始大量开花结果,对于不留种的地块,应及时将花蕾摘除。留种地为保证种子饱满,则要进行疏花工作,方法是将花序中心1/3左右的花蕾摘赊,只留外围30个左右的花蕾。西洋参种子成熟不一致,应当分批采收。
4.6
病虫害的防治
西洋参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尤其是病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严重。目前公认的较为严重的病虫害有5--6种,分别是黑斑病、立枯病、疫病、菌核病、根腐病。防治方法以药剂为主,可用的药剂有500倍的50%的多菌灵、600--800倍的65%的代森锌、500倍的75%的百菌清、800倍的代森猛锌、800倍的40%的代森铵、1000--1200倍的甲基托布津、1:1:120--1:1:1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