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什么熵值总在增大麦克斯韦妖随笔之五
TUhjnbcbe - 2023/10/9 17:22:00
治疗白癜风最好药 http://www.jk100f.com/m/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值总在增大,是上帝之手在操纵,还是小妖工作的懈怠?

上篇文章关于热二定律的表述中说,在孤立系统中,任何在宏观上发生的有热量传输的实际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这就给当时的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值总是在增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有些概念作些介绍,为回答上述问题作准备。

01准备

首先,对“孤立系统”作一些解释。

上篇文章已提到,与外界没有相互作用的系统就是一个“孤立系统”,这里再对这一概念做些较详细的介绍。

“孤立系统”是热力学系统中的一种,热力学系统是由数量很大的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系统。这里的“数量很大”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数量级:比如在标准条件(00C,一个大气压)下,一立方厘米气体就约有个分子;1mol气体的分子数就有6×个,与此数量级相当的微观粒子构成气体(比如空气)、液体(比如水蒸气)、固体(比如蒸汽机)的系统就是一个热力学系统,若这个系统与外界无相互作用,即与外界没有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系统的能量、体积和粒子数都固定不变,这就是一个孤立系统,有时也简称孤系。

可以设想一个密封的容器,把它放置到宇宙的某一个旯旮,设想这里没有引力波也没有电磁辐射,像中微子这样的微粒也不会光顾,那么,这个容器内封闭的水、空气等就构成了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孤立系统,但宇宙中的这样的旯旮严格意义上并不存在。

通常一个系统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扰动,比如引力、电磁的干扰就很难消除。因此,对于孤立系统就应当这样来理解,外界的扰动是如此之小,以致系统的能量总是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或者这种扰动在我们讨论的问题中可以略去不计,这就是孤立系统。

其次,介绍“热平衡态”。

这是指系统的内部没有出现宏观上的粒子和能量流动的状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热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或者说系统的宏观状态不随时间变化。从微观方面看,在热平衡时,分子仍在不停地运动但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将不随时间变化,所以这种平衡也称热动平衡。

第三,关于“热平衡原理”。

实验表明,一个孤立系统,不管它原来处于什么状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总会自发地趋向平衡态,并保持这个状态不变。这个实验事实被称作“平衡态原理”。

第四,“非平衡态”。

这是指系统内部存在着宏观上有粒子或能量流动的状态。若是在孤立系统中,由于平衡态原理,显然这是个不稳定状态,它会进入平衡态。

介绍了上面这些概念,就为我们回答一个孤立系统中为什么出现“熵增”做好了准备。

02从物质世界的图景看熵增

宏观世界中出现的现象,物理学家常常是从微观世界中寻找答案,比如压强、温度等物理量,都可以从微观上找到解释,并把微观世界作为去理解宏观现象的物质基础。熵增作为一个宏观现象,能否从微观世界中找到答案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先看一下在物理学家眼中微观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物理学家认为的微观物质世界大致是这样的一种图景:固体是由一层一层排列起来的原子、分子和离子(带电的原子)所构成,而每一个这样的微观粒子在其相对固定的位置周围做着轻微的振荡;液体是由相互碰撞的大量分子所组成,而且这种相互碰撞不仅是随机的,而且是频繁的;气体则由不停地飞舞着的分子所组成的,除了它们相互间发生碰撞,或者与器壁碰撞外,它们都沿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快,活动范围广。

正是在这样的物质世界的图景下,奥地利的物理学家玻尔兹曼首先回答了“为什么熵值总在增大”这个问题。

玻尔兹曼是19世纪的非常重要的物理学家,他对热辐射和气体分子运动论有很大的贡献,是经典统计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我的随笔中多次提到他,下面作简单介绍。

玻尔兹曼(--)

玻尔兹曼(--),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博士学位。他在哲学上是一个唯物论者,认为科学理论的任务就是建立物质世界的图象,并以此作为科学工作全部出发点。他是一位正直、热情、极富情感的人。他笃信原子论,在我写的原子随笔中,爱因斯坦就是根据他的分子运动理论,于年,证明了原子的存在。他的原子论遭到了马赫等人的反对,与马赫等人展开了辩论。他似乎比他同时代的科学家更有远见,使得他不能被当时的物理界所理解,加上疾病折磨等原因,刚过花甲之年,就凄凉地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见《原子随笔之四》)。

他认为,按克劳修斯的定义,一个系统获得了热量,就出现熵增,这是可以从微观世界里找到原因的。一块物质,若获得了热量,构成它的许多微粒运动就会加剧,每一个粒子运动随机性、不确定性就更加明显。无论是固体结构的排列,液体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以及气体分子飞舞都会显示了更多的无序或混乱。

这就是一块物质接纳了热量的微观表现,由此,玻尔兹曼认为,克劳修斯提出的熵的增大本质上就是系统中粒子运动的无序(混乱)的增大,而熵就应当是系统一种无序程度的量度,无序程度越高,熵值就越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物质,固体物质中的分子比液体物质中的分子排列有序,固态的熵值要比熔化成液态时的熵值要低;气体分子比液体分子的运动更活跃,液体的熵值比气化后的气体的熵值要低。

按照玻尔兹曼的看法,熵增是系统无序度的增大,那么,系统不仅是因为获得了热量熵才增大,当气体扩散进入到更大的空间里,粒子的位置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混乱度也增大了,熵值也会增大,而且一切使系统混乱度增大的做法,都会导致系统的熵增。

玻尔兹曼从微观世界看到了熵增的实质,对于熵的认识就深刻得多了。

03宏观态,微观态

玻尔兹曼看到了熵增的根源是系统无序度(混乱)的增大。然而,摆在他面前问题是什么才是一个热力学系统的无序度呢?又如何去量度或计算一个巨量的热力学系统的无序度呢?这些问题不解决,玻尔兹曼起初对熵增根源的看法,只能看作是一种猜测,至多只能是一种定性的说明,这当然不能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

为了介绍玻尔兹曼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还要阐明两个概念:“宏观态”与“微观态”。

先说“宏观态”。

用一些通俗的例子来介绍这个概念。

假定在一个氢气球内有N个氢气分子,如果N很大,这就是一个热力学系统。中学物理告诉我们,测量它的压强P、体积V和温度T,这三个热力学参量的一组确定值,就决定了它的一个宏观状态。这种由几个宏观物理量决定系统的状态,就是系统的宏观态。这种宏观的描述方式,对于每个分子运动的细节是“麻木”的,它只是反映了分子运动的平均效应,对于揭示热现象本质就一定存在着缺陷。

什么是“微观态”?

我们仍然用上面的例子。

如果把目光移到氢气球内的每一个分子上,按牛顿理论,若氢气球内的每一个分子,在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和动量都能确定,就认为系统就有了一个确定的微观态。

至于宏观态与微观态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一个热力学系统,由于P、V、T的不一样,就有了不同的宏观态,而同一个宏观态中,分子可以有不同的分布方式,即可以包含若干个不同的微观态。

为了便于理解这句话,又能较为精确地知晓这句话的含义,下面用一些浅显的例子来作说明。

04一个宏观态含有多少个微观态

骰子,人们通常把它看作是一个*具,由此人世间关于它的故事充满了悲与喜,血与泪。伊斯兰教称它为“魔*的工具”,而物理、数学中讨论概率时,又觉得它是一个便于大家理解的教具,也是研究概率理想、简单的工具。

常见的一颗合格的骰子,质地均匀,是一个小的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一个面刻上从1到6的点数。投掷这颗骰子,每一个面朝上的几率都是1/6,是一个等几率的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的随机事件,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人们发现随机事件并非无规则可循,大量随机现象的集合就可能呈规则性的东西,概率论的统计规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现的。

投掷两个骰子,看两个骰子面朝上点数的组合是一个随机事件,是两个朝上面的点数的任意组合,可以构成(6)2=36种这种组合,可呈现36种状态。显然,这里每一个态的出现也都是等几率的,都是1/36。

我们可以把这36个状态,看作是由两个骰子、每一个骰子有六个态构成的36个微观态;再把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的组合——共有11种情况,看作是系统的11个宏观态。

这样,每一个宏观态就包含不同的微观态数,可按序排列如下:

第一个宏观态出现2点,只含一个微观态(1,1)

第二个宏观态出现3点,包含二个微观态(1,2)(2,1)

第三个宏观态出现4点,包含三个微观态(1,3)(3,1)(2,2)

第四个宏观态出现5点,包含四个微观态(1,4)(4,1)(2,3)(3,2)

第五个宏观态出现6点,包含五个微观态(1,5)(5,1)(2,4)(4,2)(3,3)

第六个宏观态出现7点,包含六个微观态(1,6)(6,1)(2,5)(5,2)(3,4)(4,3)

第七个宏观态出现8点,包含五个微观态(2,6)(6,2)(3,5)(5,3)(4,4)

第八个宏观态出现9点,包含四个微观态(3,6)(6,3)(4,5)(5,4)

第九个宏观态出现10点,包含三个微观态(4,6)(6,4)(5,5)

第十个宏观态出现11点,包含二个微观态(5,6)(6,5)

第十一个宏观态出现12点,只含一个微观态(6,6)

按上面的规定,这里共有11个宏观态,每一个宏观态包括数量不等的微观态,出现2点、12点的两个宏观态包含的微观态最少,只有一个,简单、整齐,相对有序;而出现7点的宏观态的包含的微观态最多,共有6个,相比之下,复杂、混乱。

这里36个微观态,每一个态出现的几率都是一样的,但宏观态出现的几率就不一样了,第一与第十一宏观态出现的几率均只有1/36,而第六宏观态出现的几率就是6/36,这个宏观态出现的几率最大,是一个最可能出现的状态,称作“最可几状态”。

这里宏观态的出现呈现了三角形的概率分布,有着深刻的内涵,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些分析。这种分布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肉眼看不见的,似乎是有一只无形的“上帝之手”在操纵这两个骰子,让这个骰子某个面朝上,又让那个骰子的某个面朝下,构成了这个“Δ”分布格局。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分布格局的稳定性:它不受时间的制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受地点的限制——无论是在大洋彼岸,还是在中国大陆;不受物质运动规律的的支配——无论是牛顿运动定律还是爱因斯坦的理论,两个骰子构成了这个“Δ”分布格局与这些理论都无关。

更神奇的是,这个概率分布是稳定的,而且它的稳定性并不妨害任一个骰子的那一个面朝上或朝下,每一个骰子在投掷中朝上或朝下都是随机的、自由的,但它却要受到“Δ”分布的制约,无论两个骰子中某个骰子的那个面朝上或朝下,构成的微观态,都是“Δ”概率分布中的一个部分,决不能逃遁这只无形之手的操控。掷骰子的上帝是给了每一个骰子自由——那一面朝上都是随机的,而每一个骰子的自由又被圈定在这个“Δ”围成的框子中。

这倒有点像这样的情况。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熵值总在增大麦克斯韦妖随笔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