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酒业内参
大望财讯/文
12月19日,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在四川宜宾开幕。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玉书表示:“今年白酒总产量会呈现小幅收缩态势,一方面是消费层面对健康饮酒需求的上升,理性消费观念持续深入;另一方面来自消费者饮酒需求多元化形成的横向竞争加剧。”
今年以来,酒业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凸显,呈现出市场份额集中化、品牌竞争白热化、价格竞争激烈化、产区发展规模化等特征。高库存、价格倒挂、消费预期降低,也成为了白酒行业的主旋律。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户,亏损企业户,亏损面达到了33.8%,亏损额超过了20亿。为了迅速回笼资金,不少经销商选择低价甩货,以致市面上价格乱象丛生。
股价“闪崩”,距前两年股价高点已近乎腰斩
据券商中国报道,有机构称泸州老窖已经通知经销商,原打款价为元/瓶的52度国窖经典装,到12月18日将按元/瓶执行,同时每瓶扫码出库奖励10元,执行上一财年出库数量的45%。
该机构点评称,阶段性降价打款(仅在18日之前),务实之举。在目前需求环境下让利经销商,促进销售新财年开门红回款。除国窖外,特曲打款价也从元降到元;销售政策再度主动出击,抢占先机。
随后在12月11日,泸州老窖股价突然“闪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了8%,股价仅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就大跌11.5%,市值蒸发近亿。
12月14日晚,泸州老窖公告,控股股东老窖集团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金舵投资,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票,拟增持金额2亿到2.5亿元。这一动作殊为罕见,老窖集团上一次增持,还要追溯到年7月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不过,此次2亿多元的增持额相比公司两千多亿元的市值,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而在12月14日分析师线上会议中,泸州老窖也解释称,公司对优质客户在计划配额范围内实施了利润前置,与经销商实际结算价格并未变动。虽然官方否认了降价一说,但利润前置的实施也是可以透露出其市场端的压力,导致其股价并未发生好转。
截至12月24日,泸州老窖股价为.48元/股。相比于前两年的高点,已经跌去45%,几近腰斩;此外,在12月21日的盘中最低价元/股,也触及了年内新低价,截至12月21日泸州老窖累计跌幅约22.4%。
今年以来国内白酒基础消费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流通端、供给侧都出现不同程度内卷态势。受市场动销缓慢、库存高企影响,今年以来一、二线白酒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甚至倒挂,白酒行业和白酒市场已经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而泸州老窖国窖也深陷价格倒挂的风波。在11月末,有新京报报道称,据酒商信息交流平台“今日酒价”数据,国窖(52度mL)批价为元/瓶,而经销商结算价为元/瓶,处于“倒挂”状态。对于经销商来说,扣除任务返利等因素,这可谓“卖一瓶亏一瓶”。
至今营收仍稳居第五,与第四名山西汾酒相差48亿元
泸州老窖被称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产品主要有:国窖系列酒、泸州老窖精品特曲系列酒、百年老窖系列酒等。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以专业化白酒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为主要经营模式,主营“国窖”“泸州老窖”等系列白酒。泸州老窖成立于年3月15日,上市日期为年5月9日,注册资本为14.72亿,董事长、法人代表为刘淼。
年上半年,泸州老窖申报各级纵向科研项目9项,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在内的协会科技奖项荣誉7项;参与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2个、团体标准5个;获专利授权42件;科研论文见刊17篇。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年,泸州老窖走马上任的新帅刘淼,便喊出了“重回前三”的口号。在第二年的年报中,泸州老窖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末回归行业前三甲的战略目标。
然而多年过去泸州老窖始终没有回到前三,反而在营业收入方面更是掉到了“老五”,被山西汾酒一举超过,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4亿元,同比增加了28.32%,把泸州老窖强势挤到第五的位置。而截至今年三季度,泸州老窖营业收入仍然位居第五,与第四名山西汾酒的营业收入相差48.01亿元。
据泸州老窖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泸州老窖第三季度营收73.4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增减25.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43.75亿元,对比去年同期增减29.4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泸州老窖已经掉到了第五,但其仍旧选择“逆流而上”的涨价。年2月17日,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日前下发《关于调整泸州老窖价格体系的通知》。
《通知》显示,即日起实行泸州老窖产品配额制,年上半年各经销客户配额投放量限定为签订配额总量的50%以内,52度ml计划外配额在计划内配额结算价格基础上提升40元/瓶。自年3月20日起,52度ml泸州老窖经销客户计划内结算价格上调20元/瓶,保证金调整为60元/瓶。
而这并不是泸州老窖第一次涨价。据不完全统计,年,国窖涨价9次、三大单品全年涨价近10次;年,国窖经历了9次调整,其中停货3次、提价4次;而到年,国窖从多元涨到了1多元,涨幅高达到六成。
此外,仅年,泸州老窖旗下的产品涨价了十余次。而据财报数据以及行业对比结果显示,泸州老窖这种“小步快跑”的涨价行动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效应,反而将自己拖得离第三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