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蒹葭秋色动,雨馀杨柳暮烟凝。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此时此刻刚步入深秋。
今天(10月8日)21点16分,寒露降临,一场秋雨一场寒,南方已经下雨了,气温会逐渐下降,别忘了,添件衣裳。
寒冷地区的人们,往往喜欢喝酒驱寒,今天我们就讲讲白酒界的黄埔军校——泸州老窖。
一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曾经写过一篇传世佳作《凤求凰》,“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现在很多人写情书都还在引用或者演绎这句话。
他同时还写了一首诗《清醪》
吴天远处兮,采云飘拂
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
当炉而炖兮,润我肺腑
促我悠思兮,落笔成赋
清醪就是清酒的意思,很多人根据诗里面的“蜀南”,判定司马相如是在赞扬宜宾和泸州的美酒,因为现在的宜宾和泸州确实在现在四川的南边。
但是司马相如和美女卓文君是在“邛崃”这个地方卖酒,而邛崃在现在四川的中部,今天来看不属于川南。
司马相如没理由放着自家的酒不夸,去夸其他地方的酒啊。
这其实是古代地理和文人描述差异化导致的,在邛崃南河上的南桥就被称为“川南第一桥”,另外清代诗人“吴江”也是邛崃人,他在夸自己家乡的诗里面说:“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
很显然,邛崃在古代文人眼里,就属于川南,所以司马相如很可能赞美的就是自家的邛酒,而不是泸州或者宜宾的酒。
不过没关系,司马相如不夸,我们来夸。
一、泸州老窖泸州这个地方,位于天府之南,处于长江、沱江和赤水河交汇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紧挨着宜宾,这两个地方一个叫酒都,一个叫酒城,酒文化都源远流长。
现在去泸州市的博物馆,还能看到一只“陶质饮酒角杯”,这可是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东西。
古代的巴蜀,流行“撒满文化”,也就是巫术,巫师把自己灌得神魂颠倒,醉晕晕的状态就可以和神聊天。
在泸州出土的“巫术祈祷图”,说明泸州酿酒之早。
不过与“泸州老窖”有关系的,是到了元代末期,有一位酿酒大师叫“郭怀玉”,他的独门绝技就是研发出了“甘醇曲”。
俗话说:“曲乃酒之骨,水乃酒之血,粮乃酒之肉,窖乃酒之魂”。
“曲、水、粮、窖”这四个核心因素里面,只有“酒曲”是取决于技术。
所以说“郭怀玉”奠定了泸州老窖的基础。
后来到了明代,又有一位酿酒大师叫“舒承宗”,他是第六代传人,创办了“舒聚源”作坊,“被誉为“浓香先祖,国窖始祖”。
这个人非常重要,他发明了“老窖大曲酒”的酿造工艺,现在的泸州老窖特曲都还是沿用了他这个技术。
就是这位始祖,在年(万历元年)建造的泸州老窖那几个古董窖池。
这可是现存最完整、持续使用时间最长、具有年悠久历史的“活文物”。
后来清朝末期,温氏家族买下“舒聚源”,并且改名为“温永盛”。
这个温永盛在我之前讲五粮液的时候也提到过,从年(雍正七年)从广东迁居到泸州开始酿酒,一百多年的时间,硬是把家族从外来户变成当地酿酒大户,很了不起。
他家的酒叫“三百年老窖大曲”,品牌名够长的,但是也够受欢迎的。
上图这个瓶子,就是那个时候的产物。
后来温永盛一直顺利发展,并且国内外获奖不断,名气逐渐扩大。
章士钊曾经写过这两句诗:“温家酒窖三百年,泸州大曲天下传”。
看起来比较夸张,不过真是泸州大曲的真实写照,在清末明初,就是国内的销量冠军。
到年,“泸州老窖”公司成立,正式拉开快速发展的序幕。
其实泸州老窖发展起来是必然的,公司成立之初,就合并了36家有多年历史的酿酒作坊,旗下窖池超过1万口,超过百年的老窖池就高达口,全国90%以上的老窖池都是他的。
除了绵柔型之外,窖池可是白酒的“魂”,这么好的资源,简直是抱着金山出生的。
所以年的第一届八大名酒评选,泸州老窖赫然上榜。
上图就是当年获奖的八大名酒老照片,四款白酒,两款葡萄酒,两款黄酒。
这一届里面没有五粮液,不过他后来居上,稳居白酒行业老二。
泸州老窖在规模上虽然不如五粮液,但是在行业的地位,是要高于五粮液的,公认的白酒行业黄埔军校。
公司创立没多久,就开始给行业编教材,这放在古时候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的手艺人不但不外传,少数家族甚至“传男不传女”,就是害怕自己的技术被别人知道。
泸州老窖这个举动,真不愧是大师风范。
这本破旧的《泸州老窖大曲酒》内容非常详实,各种工艺和理念都毫无保留的传播出来。
而且在国家的支持下,还在全国开展培训班,培养出几千位酿酒技术人员。
后来干脆直接成立了《泸州老窖技工学校》,可以说白酒行业后来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泸州老窖的开学讲课功不可没。
要知道国家级酿酒大师就培养出来41位,所有学员遍布于大大小小的酒厂,包括茅台和五粮液也聘请了很多。
所以被称为黄埔军校毫不为过。
不过随着教育活动风风火火的进行,公司却错失了一次转型良机。
八十年代我国放开白酒管制,各公司可以自己对产品进行定价。
原本大部分白酒品牌都一起大幅度涨价,茅台就不用说了,价格差不多翻10倍,那个年代就过百元。
不过到了九十年代,市场产生分歧,茅台和五粮液等品牌继续涨价,要的就是高品牌溢价。
同时泸州老窖和古井贡酒等品牌却采取了相反的策略,提出了“名酒变民酒”的口号。
包括汾酒也在这个阵营,不然汾老大没那么容易被茅台取代。
上图是那几年的各品牌代表产品零售价的趋势。
年是政策影响,行业一片惨淡,但是随后很快就开始恢复。
茅台和五粮液价格直奔元而去,尤其是五粮液,都快翻了7倍。
而泸州老窖仅仅只是从35元涨到54元,是真良心。
而且重点是很大程度损害了泸州老窖的品牌形象,原本他是比五粮液还要高端的,后来连剑南春都不如了。
好在年之后,泸州老窖猛然翻身,推出“国窖”,价格直接超过茅台和五粮液。
随后公司的窖池和酿酒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活态双国宝”的加持下,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泸州老窖的核心大单品。
除了这个款高端产品,泸州老窖特曲也被带动起来,并且已经迭代到了第九代。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都是泸州老窖最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会登凤凰山,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而且会把当年的春酿送入洞中封存,观礼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尤其是年的封藏大典,在北京太庙举行,现场观礼人数就有十几万,各大媒体争相传播,总算是让泸州老窖的品牌力给恢复过来。
业绩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除了年整个行业由于“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导致急速下滑外,其余年份都在迅猛增长。
这份优异的成绩单,市场的质疑声却从未停止过。
泸州老窖的业绩主要靠中高端酒支撑,其中国窖又是核心。
但是国窖这款酒,由于太高端了,只有年以上的窖池才能生产。
而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的产能之前只有0吨/年左右,也就是吨左右的商品酒,因为三千吨是基酒,会添加新酒勾调。
后来公司说到年,国窖产能达到2.2万吨。
不过没能等到年,现在的年报里面,就已经不公布具体产能了。
我准备打电话去咨询的,想想又放弃了,觉得没意义,因为要达到这个产能,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突然又冒出一批百年以上的窖池,第二种是拿不够年份的窖池来凑数。
比如七八十年的窖池还是挺多的,用来生产未必就不行。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窖池的年代,决定了“优级酒”的出酒率,之所以要用百年以上的老窖池,因为优质酒出酒率能够达到60%以上。
而如果是50年到年之间的窖池,这个出酒率只有30%左右,不会超过40%。
这里面就有外界不得而知的东西,比如现在技术是不是有所提升,优质酒出酒率越来越高了等等。
反正公司既然不公布产能了,那么肯定问也没用,问了也只会说“产能满足销售需求”这样的官话。
我其实也没那么在意,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酒质有没有下降”?所以我特意品尝了,也请教了多位行业朋友,国窖的酒质似乎没有问题。
当然这也可能是个人口味偏差。
反正只要酒质没问题,管他是不是百年窖池出来的,消费者认可就行。
二、业绩对于当前白酒业绩的预期,正面临一轮相对比较分化的看法。
首先,在年白酒塑化剂事件之后,又发生了限制三公消费的行政命令。
从而导致整个白酒行业在年-年这几年都处于一个下行状态。
几大白酒龙头公司除了茅台在以量补价的情况下,勉强可以维持利润的平衡,其他公司几乎全部处于利润下滑的状态。
如果你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