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游记布宜诺斯艾利斯
TUhjnbcbe - 2025/2/11 17:53:00
白癜风告别援助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781265.html

第十四、十五天,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不仅城市居民几乎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而且城市布局、街景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情趣,处处显露出欧洲风情。

非常难以想象的是,我们对这个国家的认识,竟然会从这个国家的贵族公墓开始,瑞科莱塔(Recoleta)国家公墓是我们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登陆后的第一个景点,对阿根廷文化的了解也从这里开始拉开了帷幕。

贵族公墓于年被建造在一座基督教教堂的后花园,占地10英亩,地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东北最繁华的富人区,离拉普拉塔港口不远。

这座世界知名的墓园,不显山不露水,年来宁静地伫立在富人区那一条条时尚的街道之间,与周边售价昂贵的商铺、装饰典雅的咖啡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瑞科莱塔国家公墓至今已安息着大约个阿根廷社会历代精英,其中包括23位阿根廷历任的正副总统。

盘旋的蔓藤、萋萋的芳草、通幽的墓园,肃穆的雕塑,无不显示出富有的贵气和欧式的浪漫,处处弥漫着宗教的圣神和岁月的沧桑。

这种贵气和浪漫、圣神和沧桑营造出了一番恬静和谐的气氛,仿佛是在不经意间被抹去岁月的痕迹,非人工地将公墓营造成了一座公园。

瑞科莱塔国家公墓巨大的吸引力是它蕴藏着无数神秘、传奇和悲伤的故事。

Rufina的故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据说Rufina属于当时一个非常显赫的家庭。

她叔叔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她的父亲Eugenio(-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其作品揭露了十九世纪末社会的伪善。

Eugenio与一位奥地利后裔女演员结婚,而这一联姻却不被当地的贵族看好。

Rufina在庆祝19岁生日的当天晚上死去,没有任何明显的死因。

在匆忙下葬的几天以后,墓地看守人惊讶地发现Rufina的棺木被移动过。

当棺木被打开时,人们看到Rufina脸上的抓伤和碰撞的伤痕,是她在奋力逃出棺木时留下的。

根据现象推测,Rufina被埋的时候还活着。

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三个医生对她进行了检查,也没有发现其中的原因。

她的家庭选择RichAigner设计了这个雕像,在花团的簇拥下,Rufina被引导着打开天堂之门,逃离生命最终时刻的恐怖。

以前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欧式墓园,一般都建在绿草如织的平地上,方形的墓地上立着一块简朴的石碑。

从没有想到一座公墓可以修葺得如此匠心独运。

墓园中虽然没有参天大树,没有绿草喷泉,仅仅树立的是那些排列有序的冰冷的石屋和沉默的雕塑,但园内的每一栋石屋都在向世人叙述着它的主人的故事,每一座雕塑都被创造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这座贵族公墓的不凡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每座陵墓,每座雕塑件件都是艺术品,它们包围着你,熏染着你,让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灵气,让哀伤在艺术氛围中变为永恒的美丽。

瑞科莱塔国家公墓自诞生起就奠定了它的贵族血统,墓园内所有陵墓都是家族式的,墓室的高度与正常房屋相仿,只是宽度按比例缩小,深度往地底下延伸。

部分墓室内部布置显得富贵逼人,彩色地砖、水晶吊灯、宫廷家具等十分齐全。

更有镀金、镏金甚至纯金的洛可可式的细节装饰,其用料精美,设计别致,独具匠心,且绝无雷同。

在阿根廷,贵族身份确定是十分严格的,需要其家族拥有十世以上的荣耀,历经十世的荣耀保持。

很多阿根廷的名门望族都以在此地拥有一寸金土而深感荣耀。

瑞科莱塔国家公墓经过两个世纪的世事变迁,墓地所有者的贵族身份没有改变,但家族的兴盛或没落在每座陵墓的室内外基本都能反映出来。

有的虽历史遥远但修葺一新,有的虽占地广大,也许曾经威严无比,但因长时间无人打理而呈现凌乱和衰败景象。

人类历史上,有不少伟人因其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丰功伟绩而被尊为“国父”,然而有一个人却被三个国家共同尊为“国父”,恐怕就只有何塞·德·圣马丁(JosedeSANMaetin,-年)享有这样的荣誉。

智勇兼备又高尚无私的圣马丁将军被誉为“最可敬、最伟大的南美爱国者”。

他去世的28年后,即年,阿根廷、智利和秘鲁三国举行了纪念这位英雄诞生周年的隆重庆典,尊他为三个国家共同的“祖国之父”。

而在今天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秘鲁首都利马和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都坐落着圣马丁将军英姿勃发的雕像。

毫无疑问,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座繁华而美丽的现代化大城市它既具有欧洲大城市的风韵,又有自己的特色,人們称誉它为西半球的巴黎。

数百座大小不等和风格各异的雕塑作品在城市里星罗棋布,整个布宜诺斯艾利斯,如同一座巨大的雕塑博物馆,所以布宜诺斯艾利斯又有雕塑城的美称。

雕塑既是美化城市的一个手段,又成为人們宣传和平、褒扬正义的一种方式,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每一座雕像都有一个美好或悲壮的故事,每一座雕像都能给人带來无穷的遐思和憧憬。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不用刻意去巡游全城的所有雕像,只是走马观花看到的部分艺术品,就足以让人难以忘怀。

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月九日大街广场上的科隆歌剧院,是座典型的文艺复兴式的庞然大物,次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米兰拉斯卡拉剧院的世界第三大歌剧院。

科隆大剧院在街头浓密的月桂树的掩映下,既显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又具有德国建筑宏伟坚固和法国建筑装饰优美的特征。

其绝妙的音响效果,更是完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方尖碑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建筑,位于科连特斯大道与七九大道交汇处的共和国广场,年为庆祝建城周年而建。

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的建造仅用了31天,作为阿根廷的地标建筑之一,方尖碑也曾备受争议,在当时的阿根廷人中还引起了众多批评和讽刺,甚至有人希望将它摧毁。

方尖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才让布市人民接受它的存在,承认它是布市出类拔萃的地标建筑。

今天,方尖碑也谦虚的让出了自己的崇高地位,开放其附近地盘给各种各样的演奏会,允许人们在庆祝球队获得冠军时在此聚集欢呼或进行各种神奇表演活动。

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西班牙殖民地中心近年之久,年阿根廷独立时被定为首都。

现已跻身于世界特大城市之列。

这座十分欧化的城市,不仅城市居民几乎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而且城市布局、街景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情趣,处处显露出欧洲风情。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内绝大多数广场、街道、公园、博物馆、纪念碑和塑像,都用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命名。

市中心的街道纵横交错。

南部的圣特尔莫和蒙特塞拉区街道狭窄,还保留着几个世纪以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风格的古老建筑。

市区东部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周围点缀着草坪、花坛。

布宜诺斯艾利斯以街心公园、广场和纪念碑众多而著名。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教堂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五月广场的西北角。

这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最古老的教堂,也是最大的教堂。

教堂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一个重要的坐标,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对于阿根廷的宗教有着非常独特的历史意义。

大教堂始建于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是很典型的古罗马建筑风格,整个建筑显得高大宏伟,气势磅礴。

远远望去非常醒目的就是支撑着门庭的12根挺拔的罗马园柱,柱子顶端是无数个等腰三角形拱卫成人字形的屋脊,人字形上还雕刻着流传至今的圣经传说,每个雕画都是阿根廷人民的心血,雕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教堂里还有着象征阿根廷自由战争的阿根廷之火。

里面埋葬的是被誉为“美洲解放者”的圣马丁的遗体。

据说这束火焰是在圣马丁将军逝世周年纪念日时就开始燃起,到如今也没有熄灭。

每年到了“独立节”和“革命节”的时候,阿根廷的历届总统和许多高官都要来此默哀,悼念。

镜头前这座位于五月广场东侧的玫瑰色建筑,也是阿根廷的总统府(LaCasadeGobierno)所在地,属于西班牙洛可可风格,因为历任总统都统一使用粉红色涂料装饰建筑外观,而得此“玫瑰宫”的浪漫别称。

总统府占整体建筑的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为博物馆(MuseodeLaCasedeGobierno),内部陈列着历届总统的塑像、曾经颁布的重要法令及公告、政府重要文献及其他历史文物。

总统府既是阿根廷国家的最高行政指挥中心,也是阿根廷最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之一。

阿根廷与巴黎人一样爱流连咖啡店,新旧咖啡座举目皆是,老一辈爱到百年老店怀旧闲话家常,新一代则爱到特色咖啡店消磨时光。

法国佳酿闻名于世,阿根廷作为全球第5大葡萄酒产国,偏偏深藏不露,少作外销,将最好的都留给自己,除足球以外,这是一个热衷于探戈、咖啡和陈酿的国度。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南边的博卡区(LaBoca),这里是探戈舞的发源地。

区内有一条叫卡米尼托(Gaminito,意为“小路”)的老街(当地人称作”探戈街”),阿根廷著名的探戈歌唱家卡洛斯加尔德尔所唱的名曲《小路》就是歌唱这条街。

卡米尼托街两旁是由洋铁皮搭建的房屋,铁皮上涂上了五颜六色的油漆,街上有许多出工艺品和其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还有一些民间艺人进行探戈舞的演出。

熟门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会去Milongas享受探戈的丰富情感。

什么是Milongas呢?其实就是专门提供给探戈爱好者跳舞和互相交流的地方,或许也可以用“探戈沙龙”来称呼它。

光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有上百家的Milongas,各有各的不同风格,有的比较传统,但充满了优雅古典的感觉;有的强调其比较新派,在装潢上就像新潮的夜店一般。

博卡区(laboca,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老港口、老街区,也是著名的探戈街、酒吧咖啡街。

同时还是诞生于年的阿根廷足球俱乐部--博卡青年队的主场。

历史上博卡一直是码头工人、水手聚集居住的地方。

工人又大都来自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他们手里搭盖的房屋就带有欧洲建筑的风格,他们把涂刷船只剩下的各种油漆带回家,涂在自家的房屋、街道上,渐渐的,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七彩街。

而工人、水手们一天劳碌下来,晚上三五成群在酒吧喝酒,跳舞,因为有色情舞女的加入,又慢慢形成了现在奔放、疯狂的激情探戈舞。

博卡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街区。

当年王家卫的《春光乍泄》便是在博卡区老街拍摄的。

走在这里,电影里的场景仿佛瞬间在眼前切换:走下梁朝伟所坐的公交车,路上遇到多嘴绕舌的邻居,穿过密集的彩色小房子老街五颜六色的小房子并不是因为主人有意而为,而是当初港口工人买不起油漆,只能用从漆船剩下的油漆带回来粉刷家里。

有时一面墙没刷完漆就用光了,下次找来的可能是其它颜色,家家如此,不经意间,就形成了一条色彩缤纷的小街。

在不少的旅游书中认为博卡区是一个恶名昭彰的贫民窟,当地的治安堪忧,但身处其境时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危险,不过领队提醒我们说,这里身穿跳舞服的男女“布景板”,摆出各种各样的探戈的标准造型陪游客拍照,但这些“布景板”多为海鲜价,如果不想拍照后被宰的话,一定要事前和这些“伪艺人”谈好价格在拍照。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看探戈,主要有两个区域:圣-特尔墨(SanTelmo)和博卡(Boca)。

圣-特尔墨区是早期殖民地初建时布市的老城区,随着年的经济复苏和梅内姆总统的马德罗港的修建计划落实,这个区域也修整了街道,回复了往日的繁荣和身价。

很多游客都会到这个区域里的白房子(CasaBlanca)看探戈表演。

很多人只要提起阿根廷,就会想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只要提起布宜诺斯艾利斯就会让人想到探戈舞,究其原因,探戈舞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不只是种文化,它早已渗入这个城市的脉搏,变成了当地人每天都要呼吸的空气。

许多喜爱探戈的人,寻寻觅觅终于来到这里,就再也不想离开了。

然而作为一个游客,尤其是作为对探戈舞还没到痴迷的游客,我还是会选择离开的,带着探戈舞扑面而来的热情,带着呆萌企鹅挥之不去的怀念,带着马丘比丘古老文化由衷的惊叹,带着天空之镜盐沼无限的眷念,带着印加古道心满意足的收获,明天我们就要告别南美这个令人神往的大地了。

在这里,衷心地感谢每一位和我们一起分享印加古道见闻的你!

(全文完毕)

1
查看完整版本: 游记布宜诺斯艾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