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华为推出了一条以#你的陪伴,无可取代#为主题的广告片,通过几个孩子假扮大人的方式,同一种不同的口吻和视角,描绘出当今社会这个存在已久且共通的「手机成瘾」现象。
「你看,现在谁能离开手机啊。」
一上来,小女孩的一句总结陈词就把当代人对于手机的依赖曝露了完全。几个孩子拟照大人的姿态,讲述了对于手机的不同依赖方式:工作,沟通,赚钱,游戏,哪一种离得开手机呢?
而对于是否同意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家长都表示担忧。他们总可以罗列出无数条玩手机的弊端,来告诫孩子,比如「对眼睛不好」,「影响学习」,还容易「玩物丧志」。
戴眼镜的「小大人」可总结了:「手机,不是什么好东西」。
正沉浸于孩子式大人的萌系有趣时,蓦然话锋一转,音乐一沉。
你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会如此沉迷于手机吗?
在忙于工作时,是不是一个手机就把孩子打发了?在疲于应付时,一个手机若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是不是最佳选择?好不容易放松下来,孩子却在吵闹要玩手机,是给还是不给?
「如果把手机当做『哄娃神器』,怎能怪他有一天爱手机胜过爱你?」
也许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手机。TA可能想去游乐园玩,可能想要动手做蛋糕,可能想去公园踢球,可能想要一个爱的抱抱。而这些愿望的背后,是一个更小更平凡的心愿:
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全身心投入,而不是各拿一只手机的那种「陪伴」。
在孩子们都在放暑假的档期,华为推出了这样一支关于更多陪伴,关于合理使用手机的品牌广告,用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故事,适时也戳心。
你我已沦为手机的奴隶?
在网络上,关于讨论“为什么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话题数不胜数。
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利马耶教授发起了一项关于使用手机的研究。研究指出,通常情况下,使用手机的潜在动机并不是为了获得愉悦,而是为了不断时刻存在的压力和焦虑而做出的应激反应。事实上,今天大部分人如果无所事事就会感到焦虑。所以研究表明,我们之所以会因为没有充分利用拥有的每分每秒而感到焦虑,一个原因在于,我们难以和自己的思想独处。
马里兰大学国际媒体与公共议题中心曾发起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网络断绝联系的人会被强烈的消失恐惧感所吞没。他们要求名学生连续24小时断绝与手机、电脑联系。测试结束后,当同学们在描述这段感受时,他们感到自己与世隔离,对可能错过的东西感到焦虑,他们使用的词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疯狂渴望、非常焦虑、极度烦躁、痛苦、紧张、情绪失控。
经过这项研究的结果,我们也不难理解,时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有朋友飞机起飞前要发朋友圈告知,还有闭关几天不能使用手机也在朋友圈昭告天下。
因为当我们不在线,相当于断开了联系,相当于错过一切,于是我们就不存在了,这会带来最无法忍受的、事关存在的焦虑。
个人而言,睡觉时间以外,手机离开视线范围的空当,每天也许都不超过一个小时。每天睁眼后第一件事:拿起手机,闭眼前的最后一件事:放下手机。
有时候瞄见每周推送的手机使用时长报告,看着这一周比上一周又增加了24%的数据,心惊肉跳。
7月23日,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规模触顶11.4亿。用户平均每天花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约.2分钟,近6小时。
「手机成瘾」也许是很多人的习以为常,或许也是很多人知晓却无法逃离的生活所需。
打发孩子的「玩具」,餐桌上沉默的缔造者,深夜静谧时刻罪恶的购物车,似乎将人无限拉进却又似乎无限推离的一个媒介物。
华为用这个存在已久的社会话题作积淀,通过呼吁大家「放下手机」,父母们多去「陪伴」孩子为切入点,采用孩子成为大人的反串这个独特视角,构建了围绕「使用手机」所投射出一个个关于家庭,关于亲情,关于你我的故事,引起职场父母的共鸣,也深戳手机重度依赖者的痛点。
有孩子的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多的陪伴,让他们从纯网生的环境中稍稍剥离;没有孩子的人,也同样需要这份专注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和朋友吃吃饭,与宠物腻腻歪。
这一支由一个社会话题引发的短片,从一个反向的视角开始,最后传递出作为华为品牌始终坚持的企业关怀、对社会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