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米粒妈(ID:milima)
作者:米粒妈
孩子考进清北是种什么体验?四个孩子全部考进北大元培或清华姚班又是什么体验?
别说考清北了,光是想到养四个娃,我的头都大了。
日本就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母亲,把自己的三儿一女四个孩子全部托举进了东京大学!还是最难考的东大理科三类。(注:东大理科三类主要对接东大医学院)
这个难度系数有多高呢?
先说一下,东大是日本的最顶尖学府,而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早稻田大学。
东大每年招收学生人,他们当中,只有个人能通过医学院的考试,号称「皇冠上的明珠」,是日本最困难的考试,没有之一!
难度相当于在咱们国内考进北大元培和清华姚班!
在日本,一个家庭的几代人里能出一个东大毕业生,就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了。
一家能把三个孩送入的东大理三的概率,据说只有万亿分之一。
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一口气培养出四个东大生,超级妈妈佐藤在日本教育界一夜爆红。
出了十几本育儿书,还创造了一套「佐藤流」育儿术。
不仅全国转着圈的开讲座,还成了电视台和杂志的常客。
看看这阵仗,日本妈妈们对鸡娃的热情可一点也不输咱海淀家长,甚至更甚。
最近,佐藤亮子的新书《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书房》在国内上市了,立刻在鸡娃妈妈圈引起了一阵轰动。
果然这东亚国家,饮得都是同一杯鸡血。
这到底是个啥家庭?佐藤的家庭教育又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能考入东大理三,不是学习怪物就是超级天才。
可是佐藤家的四个孩子,并没有卓越的智商优势,也不是只会读书的学习怪物。反而还多才多艺,爱好广泛。
四个人都是从三岁开始学小提琴,四岁学游泳,不光是学霸做题家,还德智体全面发展。
长子不仅上过日本杂志的封面,还是东大足球队的主力球员;
拥有这样的颜值还是个学霸+足球小将,老母亲留下了羡慕的泪水。
次子热爱漫才(约等于中国的相声)还跟好友组成过漫才二人组,参加比赛;
老三,是乒乓球的狂热爱好者;
最小的妹妹,是精通钢琴、小提琴的优雅小美女一枚。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没天理了?
日本的一档综艺节目,专门去佐藤家进行了采访。想一探究竟,到底什么样的妈妈能养出一群这么优秀的儿女。
佐藤亮子毕业于津田学院英语文学系,是日本一所知名的女子大学。
毕业后,她在当地的一所私立高中当了几年英语老师,后来通过婚介机构认识了了毕业于东京大学的律师,两人组建了家庭。
这是日本典型的高知家庭。
婚后,跟大多数日本家庭一样,佐藤亮子辞掉工作在家专心带(鸡)娃。
佐藤一家住在奈良。
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独栋住家,房龄也有30年了。
一进门,记者就吓了一跳。
乍一看这房型倒是方方正正,可仔细一看,还是有点别扭。
一楼既没有餐厅也没有电视。
客厅放着四张书桌和一个塞满参考书的架子。
佐藤说,他们家的孩子不是在客厅学习,而是把「客厅变成了书房」。
佐藤说,之所以把客厅改造成书房,摆上书桌,一方面是想尽量减少孩子吃完饭之后磨磨蹭蹭的时间,直接开始学习;另一方面,也方便妈妈指导(监督)。
每个中国妈妈都想着为孩子打造一间完美书房,可佐藤家的孩子却在客厅里学习。
佐藤亮子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客厅学习,可以让吃饭和学习自然衔接,消除用餐和学习之间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落差和距离。
比如一家人在客厅吃完饭之后,孩子如果需要去二楼学习的话,肯定会磨磨蹭蹭不想走,但是如果让吃饭和学习无缝对接,饭后孩子就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了。
而且在相同的空间里学习和吃饭,就会逐渐去除掉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分界线,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学习也当成是像吃饭一样自然的事儿。
所以,佐藤家的孩子说:「等我们反应过来,手里已经握着笔了。」
把学习当成吃饭?难怪人家孩子能考进东大。我看了一眼又在偷偷磨洋工的自家娃儿,只能默默叹一口气。
佐藤亮子说:「在每个孩子三岁之前,我都已经给他们读过00册图画书,唱过00次童谣了。」
佐藤认为,亲子共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问题,更能丰富孩子的内心情感,而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直接相关。
我简单算了一下,要按照这个进度,佐藤每天都要给每个孩子要讲10本书,唱10首歌曲。
我想起自己孩子小时候,只给他一个人讲绘本唱儿歌,我都口干舌燥,嗓子冒烟。
佐藤一对四,还坚持了0多年,我只有大写的佩服!
我一直认为:父母多努力,孩子就多优秀。
孩子们之间的差别,正是通过这样的数字拉开的。
我之前看过一个「万词汇鸿沟(The30MillionWordGap)」的理论。
上世界80年代,美国学者们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小朋友,在学习语言上,存在着无法消弭的差距。
为了弄清楚这些差距是怎么来的,他们对4个家庭进行了长达3年的追踪研究。
结果发现,同样是3岁的小朋友,在高收入家庭,父母每小时和孩子交流的词汇量是个,而在低收入家庭,只有个。累积到上幼儿园之前,高收入家庭的小朋友就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听到万个词汇。
这些词汇和父母与孩子说话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也会增长的越快,将来的智商也会越高。
陪孩子亲子阅读这些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有多么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从出生起,父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用心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我特别佩服日本主妇的一点,就是能一拖仨,甚至一拖四人。
佐藤家最小的女儿还没到周岁的时候,上面的三个哥哥已经分别6岁、5岁和3岁了。除了衣食住行,还要做家务和鸡娃.
跟人家一比,我觉得自己弱爆了,这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
佐藤非常重视时间管理,她一直坚持给每个孩子制作时间表,一直到大学入学考试为止。
这些时间表都非常的详尽,甚至具体到每一分钟。
佐藤给女儿制作的暑假时间表,学习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一天中什么时段,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学习效果,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考虑到儿童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孩子小的时候,佐藤都是以15分钟做为单位给孩子们安排日程的。
比如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佐藤给分成了:算术15分钟—社交15分钟—理科15分钟—日语15分钟。
佐藤说,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注意力,而且15分钟一个时段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这不就是番茄学习法嘛。我觉得番茄学习法对于专注力不好,容易走神的人来说,效果非常明显。
坚持几个星期,就能发现专注的时间明显边长了,专注力也会提高。所以家有爱走神的小学生,家长们可以试试看哈。
除了时间表,佐藤更是将碎片时间利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佐藤妈妈最著名的语录之一:吃饭的时间也不能浪费。
他们家晚餐的时段,是孩子的错题时段。
佐藤会提前把孩子们在测试中的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然后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大声朗读。
佐藤认为,吃饭的时候,孩子精神比较放松,所以反而更容易记住。
除了吃饭,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佐藤也不忘鸡娃。
女儿小的时候,佐藤经常带着女儿接送正在上学的儿子们。平时车里都会播放的童谣CD,有一天,佐藤悄悄换成了乘法口诀歌,没想到女儿很快就跟着歌谣学会了乘法表。
我真是后悔没早点看这本书。当年教孩子背诵乘法表的时候,那个难啊,真的快要把我急出心梗来了。
佐藤还特别提到了一个细节。女儿高中的时候,到了爱美的年纪,留了一头飘飘长发舍不得剪掉。但每天洗澡护发吹头发就要花上80分钟,而儿子们洗漱只需要十分钟就搞定了。
佐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得少做多少道题,少背多少个单词呀?!
左思右想,佐藤跑去买了一个大功率的专业吹风机,然后亲自上阵给女儿给女儿吹头发,女儿利用吹头发的时间还能背背单词。
真是鸡到了骨髓里……
佐藤家中的参考书都是按照类别和主题存放的,
连文具也都放在一起,因为这样就可以节省找参考书和文具的时间了。
我更佩服的一点是,在鸡娃这件事上,佐藤真的是做到了事事亲力亲为。
孩子学英语的时候,她会用同声传译法跟孩子互动;
孩子们学历史的时候,她会自己去网上找人物照片,帮助孩子们进行联想记忆;
儿子不擅长学文言文,她就提前把所有文言词汇搜集来,做成词汇本;
她还会把厚厚的参考书拆分成一个个薄薄的小册子,打印出封面按周或月装订。这样即方便携带,也降低了孩子面对大部头教辅的心理压力;
为了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佐藤想了各种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寓教于乐;
孩子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手指协调性和手臂力量不足,佐藤给他们选了笔芯最软的6B铅笔,这样写字时不会累;
为了让孩子对学习不感到无聊,佐藤买来了市面上所有的练习册。因为颜色不同、风格各异,避免了学习的单调;
她还会提前用彩色马克笔画上各种颜色的线,制造出一份五彩缤纷的作业,让做练习册变成一件轻松好玩的事儿;
她还会事先给习题集的每一章贴上索引标签,注明章节,方便孩子马上就能翻到要找的那一页,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节省时间。
为了让孩子更集中精力学习,所有跟学习无关的工作全部都由妈妈代劳。
比如孩子放学之前就要提前做好打孔,复印等准备工作,必须确保孩子回家就能立刻开始学习。
我看到这些,真是不得不佩服这个日本妈妈在细节上极致的用心。
虽然佐藤妈妈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但她有一个原则,就是从不抱怨考试的结果。
这点让我相当的感动啊。
按理说,付出的越多,当然会期待越多。
但是佐藤说,「家长只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最终他能考上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的学校就足够了。」
这就是我说的:鸡过程,佛结果。
无论是家里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佐藤都从来不比较。
佐藤说:「没有必要总拿孩子与人生中只有短暂交集的同学比较,会给他留下伤心和难过的回忆。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