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稳步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新篇章。中欧班列稳定开行,架起了亚欧经贸物流合作的新桥梁,成为内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驱动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服务网络不断延伸,国际航运物流稳步发展。国际航空物流网络加速扩张,航空货运量快速增长,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合作,助力我国产业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一、中欧班列成为丝之路经济建设重要动力引擎
年,从我国重庆始发、终点到达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班列成功开行,打通亚欧物流新通道,拉开中欧班列发展的序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地为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纷纷借鉴“重庆模式”开行国际班列,“蓉欧”“郑新欧”“汉新欧”“长安号”“义新欧”“营满欧”“苏满欧”“齐鲁号”等国际班列迅速发展。
年10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年)》,将各地开行的国际班列统一命名为“中欧班列”。中欧班列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再到模式创新、规则优化,已经成为我国内陆地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抓手。根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截至年底,我国中欧班列开行城市达到了62个,通达欧洲18个国家的57个城市,运行线路达到68条,累计开行超过2.1万列,其中年开行数量达到列。西通道的阿拉山口、东通道的满洲里、中通道的二连浩特成为中欧班列出境的三大主要口岸,中欧班列辐射亚欧的带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成果和国家品牌。
年,为降低中欧班列开行成本,提升中欧班列的综合竞争力,延伸中欧班列服务链和价值链,各班列开行城市纷纷拓展返程班列。在我国庞大内需市场驱动下,回程班列比重逐年上升。随着沿线国家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合作日趋密切,中欧班列低成本、高时效的优势逐步被市场认可,进出口货物品类不断拓展,从早期以电子产品为主,到如今我国生产的小商品、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远销欧洲市场,西班牙的生鲜食品、白俄罗斯的牛肉、法国红酒等消费品通过中欧班列送达中国百处餐桌,欧洲的高档汽车、奢侈品、化妆品也借助中欧班列扩大中国市场份额,中欧班列在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中的价值不断提升。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际航空运输航班大幅较少、国际海运周期延长,而中欧班列凭借庞大的运能、可靠的时效实现逆势增长。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去程开行列,同比增长24%,全行业复工率接近%。欧洲急需的医用无纺布、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以及我国需要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和通信光纤等复工复产物资成为中欧班列主要新增货源。中欧班列在应对疫情期间的平稳运行不仅有效解决了相关国家防疫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也为我国稳外贸、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抗疫物资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欧班列案例
中欧班列(渝新欧)。年3月,重庆市为扶持壮大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将电子产品更快地运抵欧洲市场,首次开行了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国际班列,拉开了“渝新欧”和中欧班列序幕。年3月23日,中欧班列(重庆)开行6年后突破0列,成为我国首个突破千列的中欧班列。年中欧班列(重庆)全年开行重箱折算列超班,货值超过亿元,综合重箱率达到94%,増幅24%。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从开行时间、开行质量、与本地产业融合度等多角度看,中欧班列(重庆)的开行已成为重庆“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中欧班列(长安号)。中欧班列(西安)是陕西、西安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陕西省发展“流动经济、门户经济和枢纽经济”的重要抓手。自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已直达徳国、波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芬兰等12个国家,覆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在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贯通陆路贸易通道、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中,成为全国中欧班列中覆盖范围广、开放程度高的精品班列。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多列,位居全国前列。
中欧班列(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是渐江义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自年11月首次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义乌)发展势头迅猛,辐射范围快速扩大,货物品类逐步拓展,开行质量大幅提高,先后开通西班牙、捷克、英国、拉脱维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中亚、阿富汗、法国、比利时、立陶宛等方向的运行线路,沿线设立4个分支机构、5个物流分拨点。境内集聚浙江、上海、安徽、江苏等8省(市)近种中国制造商品,境外辐射43个国家和地区。年开行多列,发运量过4标箱,运输货值近23亿美元。年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义乌)全国首发“中国邮*号”班列和首趟国际合作防疫物资专列。
二、全球航运物流网络支撑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升级
我国远洋航运已与世界多个国家多个港口实现通航,拥有国际海运航线多条,不仅开辟了国内沿海至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南亚的航线,还打通了至美洲、欧洲、地中海、波斯湾、澳新、非洲等航线,将我国沿海港口与亚、非、欧、美及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物流的主要方式和重要保障。
国际航运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影响,我国国际海运业务依然实现了八连增。年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3.2亿吨,既有力支撑我国作为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又促进航运要素不断向我国航运中心聚集,有效改善港口物流生态,增强以航运为中心的供应链服务功能,为延伸我国贸易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国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港口投资建设运营并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港航合作。近年来,以中远海运为代表的企业积极加大国际航运资源整合力度,基本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港口航运网络。截至年底,中远海运在全球投资码头超过50个,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1.3亿标箱(TEU),居世界第一。以中远海运、中国交建、中国港务工程、中国港湾、招商国际等为代表的企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成果。
三、国际航空物流网络建设拓展我国产业价值链空间
航空货运以快速灵活的经济技术优势成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运作方式。*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航空物流加速发展,初步形成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机场为核心枢纽,杭州、郑州、南京等为区域枢纽的国际航空货运服务体系,构建起联通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网络。特别是湖北鄂州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航空物流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货运航权开放,并不断扩大与韩国、日本等重要市场的货运航权安排。年,我国国际货运通航全球75个国家,国际航线达到条,较年增长超过一倍,全球航空运输网络覆盖率明显提升。较为发达的航空物流网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和消费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国际航空物流与国际贸易、高端制造业联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航空物流案例:郑州一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收购森堡国际货运空公司(简称卢货航)35%股权,成功架起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经过5年多建设,卢货航在郑航班量由最初的每周2班加密至18班,通航点由3个增加至17个,航线覆盖欧洲、美洲和亚洲24个国家多个城市,累计为郑州机场贡献国际货运量将近50万吨,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货运种类也由单一传统轻工业品,发展到高精尖的精密仪器、活体动物等10余大类多个品种,累计国际货运量、国际货运航线数、航班数量、国际通航点等主要指标稳居郑州机场首位,带动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跻身全球50强。
航空物流运输货物的高附加值、强时效性,决定了所服务的产业在全球供应链分工合作中居于价值链中高端。“十三五”以来,我国国际航空货运量增长迅速,国际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6.7%,高于我国航空货运量增速和外贸进出口增速。年,国际货邮运输量万吨,占航空货运总量的32%,航空物流进入规模经济起步发展阶段。国际航空货运量快速增长,促进航空物流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为我国利用航空物流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大规模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相关产业价值创造能力。